(本网讯)在“菜园”,有许多有情怀、有温度的老师在做着平凡而朴实的教书育人工作,或和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或耐心解答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或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一展风采争得荣誉;或通过快乐学习群一起交流,研究学习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资讯;或给毕业生做就业前后的心态调适,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勇敢迎向未来……他们,是真心关爱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才、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的好老师,也是学校大力倡导建设高尚师德师风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为整治师生关切的“烦心事”中“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和敬业精神不强、师德师风有待进一步加强”突出问题,副校长樊晓平带领人事处、教务处、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深入开展调研,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整治。
通过调研发现,这一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书和育人不能很好地统一,育人意识弱化。一些教师认为教书是自己的任务,而育人应该是辅导员、思政老师的职责,与学生没有过多的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二是缺乏敬业精神,缺乏职业认同感。有的教师将职业仅作为谋生手段,甚至将本职工作作为“第二职业”,对于教学精力投入不足。三是缺乏为人师表的意识,不注意自身言行。有的教师存在迟到、早退现象,对学生的管理不严格,没有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四是师德师风教育弱化,德育文化氛围不浓。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多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也往往注重高学历和高职称,忽视了对育人能力的考核;师德建设体系不完整,没有建立规范的教师教育培训制度;师德监督奖惩机制不完善,虽然成立了学术道德委员会,但相应的监督惩罚机制不健全。

副校长樊晓平随堂听课
为此,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和落实,以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敬业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学校党委加强了对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生活、日常学习、集中培训,坚持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常抓不懈,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考量。主题教育期间,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责任的基本要求已全面传达,全体教师已基本认知,各级党组织已将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基本要求,在组织生活、日常教育、管理中开展实施,下一步将常抓不懈,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继续加以落实。第二,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两级制定和执行师资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度,纳入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意识培养的内容。第三,完善各类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评价方法,不断优化绩效分配制度,实化敬业精神、师德师风、教书育人情况在年度考核、晋职晋级等各类考核中的内容和评价方法,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敬业精神”“师德师风”作为各类述职、鉴定的必备内容,将“敬业精神”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在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第四,制定教师岗位说明书,从制度层面确定教师岗位的基本任务、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第五,制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落实校院两级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形成全校上下对师德师风问题齐抓共管的局面。第六,完善目标明确、职责明晰、校院结合、可观可控的教师评价管理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师德标兵的评选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近期,学校下发《关于表彰2017—2019年度“十佳教师”、“十佳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的决定》,表彰了陈继初等10位“十佳教师”,蔡奕帆等10位“十佳教育工作者”以及陈继初、葛干忠、黎钰林、李蓓4位“师德标兵”。用榜样力量鼓舞人,以典型示范带动人,积极推动先进典型育人工作,营造人人向先进看齐、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
学校多措并举全面强化教书育人意识,提升敬业精神,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使育人工作更有温度、人才培养更有厚度、立德树人更有成效,做好“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正如“师德标兵”“十佳教师”李蓓老师所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工程,责任重大,不可懈怠,所以我要求自己每一步都走得认真,无愧我心”;也正如“十佳教师”冷琳老师所说,“好的老师一定要心里有爱,做菜园有情怀、有温度的老师是我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将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