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

文明校园创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正德好师生

首页 > 专题报道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正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供稿人:阳皓   责任编辑:余新明   2017-12-27   点击次数: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原汁原味地再现习近平总书记19691月至1975年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贫苦和成长历程。内容丰富、文风朴实、意味深长、该书从知青岁月描述、村民描述、各界描述三个角度立体地再现了一位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一位勤奋好学、存志高远的青年习近平;一位一心为民、重情重义的青年习近平;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一位青年略微稚嫩的脸庞在七年中不断成长、充实自我,仿佛一位共和国的新星正缓缓升起,势必要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这本书,是当代青年树立良好三观砥砺奋进的鲜活教材,是对大家引导、鼓励更是鞭策,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永远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其他的知青都是带着衣服被褥,唯有习近平带着两个箱子,打开一看竟然都是沉甸甸的书籍。总书记当时的插队条件很苦,加之每天都要上山劳动,想学习只能硬挤出一点点空闲时间,晚上也只能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看书,但总书记却手不释卷,当时社员打趣说:我们有烟瘾,近平有书瘾。习总书记对于知识的渴求,就像是黑暗中一道圣光,照亮了他的人生,而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如此安定和谐的社会中,条件和当年梁家河的条件更是天壤之别,我们也应当学习总书记热爱学习的精神,真正的将书香沁入人生中,让知识引领人生,焕发出整个时代蓬勃的生机。

二、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坚定的信仰者。习近平总书记15岁正值最青春年少的年纪,而突然从北京插队到梁家河,无疑对青年习近平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我们从书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总书记在困境中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给了他灵魂般的重要作用,采访实录用真实朴素的文字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是怎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我们要深刻学习总书记在逆境中是如何凭借坚定的革命信念,砥砺自我、充实自我。要是自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为人做事要尽职尽责,做一个有能力、敢担当的人。“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书中一句原话,“敢说”告诉我们。要有不畏所谓“权威”要有自己的想法;“敢做”要求我们要锐意进取,不墨守成规,做到敢为天下先,只要确定方向就要放手做!“敢担当”要求我们要有高责任心,大勇气,能够拿得起自己的责任,承受失败的后果,总书记担任梁家河部书记后第一就是搞起了沼气,解决大家生火吃饭的问题,而为了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总书记大刀阔斧毅然带领全村老少一起修淤泥坝,淤泥坝一筑,除了不断淤积的泥土,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粮食。因此,我们要积极吸收这种积极进取、善于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四、以群众心为心,深入群众,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书中多次出现总书记在梁家村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情节,办磨坊、打水井、办铁业社、办传销点等等,给梁家河带来巨大的变化。总书记说:“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收获有两点:一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我们作为共和国的新生代,一定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做一个切实为人民服务的人。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在变化环境亦然,但是精神的力量永远不会变。当代大学生拥有最好的条件,遇上了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时代,更应该保持着对知识的无限热情,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贴近时代生活,坚定不移的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于当代青年的人生有着跨时空的指导价值。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坚定理想,在不懈奋斗中开拓未来,勇敢走在时代前列,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以上就是我对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心得体会,希望自己也能像主席一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学号:20170512010

    17级物流管理一班阳皓

dwdawda.jpg

请关注学工在线公众号,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