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我校为暑期班学员开设“经济史专题”课程

供稿人:方坤 摄影:方坤   责任编辑:root   2023-07-21   点击次数:

(本网讯)7月11日20日,我校邀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关永强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何石军副教授讲授第三学期制暑期班“经济史专题”课程。来自本校各个专业各年级本科生本校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本校和兄弟院校的青年教师共70余人参加学习。

1689926812977068073.png

讲座现场

关永强阐述了唯物史观的经济史基本分析方法介绍了经济史学科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并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近代史中的经济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中国古代经济史部分,他介绍了古代农业技术进步、土地产权制度变更、农业基本生产关系调整、清朝时期传统农业面临的生态约束我国货币形态和信用形式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工商业与政府关系的长期变化脉络重点分析了我国古代人丁为本的赋役制度向地产为本和货币化税收制度的进程和驱动力。在近代史部分,他详细介绍了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扩张下中国的近代化过程。

1689926920875060339.png

讲座现场

何石军以经济史上的重大话题“大分流”作为课程的导引,从4个主题向学员们介绍了如何基于史料提取历史大数据并发现和研究经济问题。在第一讲“大分流的历史事实与争论”中,使用人均产出、低技能劳动者工资、人均寿命和身高等史料数据展现了大分流的历史事实,对比了东西方贸易不同距离的成本,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于大分流的开始时间和发生原因等方面的争论。在第二讲“白银流动与明清经济”中,介绍了中国明末到晚晴的货币制度的发展演进过程。第三讲“传统金融与早期工业化”中,介绍了他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票号和钱庄为主的中国传统金融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工商业企业创办。在第四讲“宗族历史的长期影响”中,介绍了目前在研项目,即使用双重差分等因果识别机制分析地区宗族力量对居民诉讼倾向的长期影响。

课后,学员们向专家们请教了有关经济史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大分流”到“大合流”等经济史专题问题。专家们耐心地作出了回答,并对善于思考的学员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学员们纷纷表示,两位专家旁征博引,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理清脉络,重点突出讲解新颖,他们提供了一份经济史学大餐。